来源:中国台湾网
中国台湾网8月22日讯 近日,2024年两岸青年暑期独山艺术创作实践营活动,在山清水秀的千年古村独山圆满落幕。此次活动由浙江丽水遂昌焦滩乡承办,为期一周的时间里,来自大陆清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以及台湾艺术大学、台北艺术大学、台北教育大学、台湾东海大学等两岸院校的50余名师生,在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焦滩乡文化艺术发展高级顾问何春寰的带领下,以细致入微的视角与态度,向乡村图景的深层沉潜、以鲜活多元的创作融合,彼此激发、互相碰撞,通过精神、文化和思想的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与传播的新形式、新路径。
8月5日上午,两岸青年师生齐聚遂昌县文化馆,共同开启2024年两岸青年暑期独山艺术创作实践营活动。浙江省文化馆副馆长张国璋、遂昌县委副书记谭国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山、海、江”地方文化基因激活特别行动暨两岸青年文化艺术交流“打开独山”创作成果展也同时开幕。
近年来,遂昌在“校地合作”领域持续发力,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不断探索美育实践和文化挖掘,致力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与传播。在此过程中,台湾专家学者与青年学子的身影分外活跃。今年以来,省级对台交流基地创建工作在独山村全面启动,此次两岸青年暑期独山艺术创作实践营的圆满成功,标志着遂昌两岸青年交流与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
两岸青年之间要达成真正的心灵契合,首先要在交流过程中“沉得下去”。为期一周的实践营,为两岸青年师生的深入交流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而千年古村的文化积淀,则为两岸青年师生携手共创提供了丰富鲜活的创意源泉。同样的村落,在不同的角度和视野下,会呈现怎样的风采?看似千姿百态的表达,其中又有着什么样共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两岸青年学子在携手共创中,给出了无声胜有声的答案。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与艺术学院的学子们,跟着何春寰教授深入独山村的每一个角落,循着汤显祖走过的古道、看着汤显祖赋诗过的风景,认真地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他们漫步在古街巷弄之间,探访隆庆石牌坊、叶氏宗祠、财神庙、葆守祠等古建筑,聆听一段段情景再现般的历史文化故事,相互探讨和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对独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我们播音团队三个人这次做了一个关于独山村的导览图,我们发现其实大部分都是一些美术写生,或者说一些绘画的创作,但是却关于独山村的声音这方面的记录却很少,我们就想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来记录一下有关于独山村这些文物或者是风景独一无二的声音。”浙江传媒学院影视与配音专业的黄子熙表示,他们也将围绕独山村的历史文化脉络,讲好独山村的故事,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也让更多游客能够在游览中直接了解当地的文化故事。
来自台北艺术大学的舞蹈系研究生们,则在独山村的青山绿水间找到了灵感的源泉。他们深入自然,感受山风的轻抚与溪水的潺潺,将这份感受融入舞蹈创作之中,用肢体语言诠释着对自然之美的崇敬与热爱。
来自台湾艺术大学和台北教育大学的学生们,展现出了对自然与艺术的独特理解。他们利用当地的木材资源,在木头上进行绘画创作,让原本废弃的木头也变成了独山的记忆碎片。此外,他们还特别进行了昆虫写生和昆虫标本制作,并对不同种类的昆虫进行科普讲解。
而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们,则在清晨这个最为宁静的时刻,踏上外出自然写生的旅程。他们背着画板,带着对美的敏锐感知,穿梭于独山村的每一个角落。在自然中,他们用笔触捕捉光影的变幻,用色彩描绘出心中的独山美景。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金家湙说,“这是我第三次来到独山村,这次还参加舞蹈组的活动,将舞蹈和绘画的灵感相结合,让我更加感受到独山村那种文人的气息以及肢体在空气中的一种延伸的自由感,给自己带来了比较大的触动。”
两岸的碰撞与融合,奇妙地在此次独山实践创作活动中一起呈现。因为这不仅是个体的创作,更是两岸青年师生在思想与文化上深度交流与碰撞的一段心灵之旅。他们通过联合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逐渐透过对遂昌的在地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认知和认同。
为促进两岸青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实践营特别安排了每日晚间的成果展示与心得分享环节。每天晚上七点钟,大家汇聚在工作室,讲述自己在一整天中的创作心得和体会。大陆的学子们展示自己的写生作品,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与感悟;台湾的同学们则分享捕捉昆虫的趣事以及木头作画的过程与心得。欢声笑语中挥洒的,除了青春的创意,还有对独山的热爱。
8月10日傍晚,独山艺术创作实践营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成果展示环节。两岸青年在独山村的文化广场上展示了他们的创作成果。这些作品以舞蹈表演、美术作品及影像记录等生动形式与独特视角,展现了独山村的历史风貌与文化特色,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与高度赞誉。同时,两岸青年还通过现场讲解与交流的方式,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心得与感悟,更有两岸交融的默契流淌其中。
此次活动,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两岸青年文化交流与心灵交融的深刻体现。“艺术其实是最好的手段,也是最好的媒介,让两岸的年轻人在同样的同源同文同种同文化的这个脉络里头去找到共鸣点,找到共事然后一起学习,认识彼此的差异,就可以找到大家合作的交集点,这个时候村庄承载的东西就符合了原来这个村史。”在何春寰教授看来,此次的独山艺术创作活动,不同于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参访,真正让来自两岸的学子们沉心静气,在相互学习中相互启发、相互碰撞,不仅拓宽了艺术视野,更增进了彼此之间在情感、思想和文化上的深入交流与彼此认同。“这一次的活动与众不同,这一周的时光相信将成为他们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经历,激励着他们在未来创作的道路上继续探索、勇敢前行。只有真正沉下去,才能有效融起来,这正是此次两岸青年暑期独山艺术创作实践营最珍贵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中国台湾网、浙江省台办联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