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资讯

各地文创资讯

  • Home
  • 北京:数字化转型下的文创之城

北京:数字化转型下的文创之城

故宫窗花纹样在屏幕上旋转飘动,五彩鱼藻纹盖罐的鱼儿从莲花、浮萍中跃出,九色鹿从台阶上款款走下,飘逸灵动的飞天与游客同框合影……数字技术打破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壁垒,将原本只能放在橱窗里展示的实物,拉到游客面前,带给游客更多的沉浸式体验。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再添“金名片”

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北京作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和社会主义大国首都,在实施文化强国战略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事关文化强国建设全局。

胡同名里的京味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名的命名与使用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北京老城内的街巷胡同名称,大部分形成于明清时期,通常是当时当地居民根据日常生活、市井百态等街巷特色命名,约定俗成后流传开来的,保存着老北京的乡音乡韵。

文化带徐徐展画轴 金名片频频添靓点

大运河博物馆等三大文化设施主体结构全部封顶;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计划年内开园;形成全覆盖、无盲区的长城遗产保护网络……首届北京文化论坛将于7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饭店举办,力争打造成为文化领域的全国性品牌论坛,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中轴线申遗的数字文创与多元想象”研讨会线上举行

7月16日,“中轴线申遗的数字文创与多元想象”研讨会暨《“数字中轴”——数字技术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的案例探索》研究报告发布活动在线举行。

上海:疫情中受伤的文创企业没有“躺平”

记者从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以下简称“文促会”)了解到,尽管很多文创类企业在疫情中“受伤”,但企业主们并没有“躺平”。一些企业正在通过业务转型、技术创新、寻求合作等方式自救。政府相关部门和文促会等平台也从3月起就一直在开展抗疫助企工作。

上海:文创人才纷至沓来,这片热土有啥吸引力?

今年的毕业季,薇龙文化、阿里灵犀互娱、盛趣游戏等一大批位于浦东的文创企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并激发他们的创意与活力。这些自然都离不开浦东对于大文化产业的支持。

以申遗保护延老城文脉 北京中轴线申遗名录文本已完成

近年来,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取得长足进展,推进中轴线申遗工作先后写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成为北京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博物馆馆长们苏州共论如何立足中国沟通“东西”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3座大运河畔的博物馆的馆长们,同时出现在江苏书展上,一道讲述博物馆的因“运”而生,以及博物馆如何立足中国,沟通“东西”。

亲临现场的感觉!沉浸式“围观”三星堆是啥体验?

沉浸式线上试衣、沉浸式“云”看房、沉浸式逛博物馆……沉浸式体验逐渐受到消费者热捧,数字消费新场景也“活”起来。专家认为,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技术,沉浸式数字消费新场景开始流行,给消费者带来更强的交互感、场景感、代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