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河报
斜坡屋顶、红砖楼、屋顶有烟囱……在洛阳涧西区,有一大片特殊的“红房子”,“一五”时期建设的洛铜、洛轴、一拖、洛矿等老厂矿一字排开,配套的厂房和生活区独具苏式风情,构筑了涧西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过去,天南地北的年轻人聚集于此,青春跳动与机器轰鸣同频共振,为古都洛阳注入“工业基因”;如今,这些见证着新中国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跨越的老工业基地,成为工业遗产“文化磁场”。
20世纪50年代,一拖、洛轴、洛矿等落户洛阳
20世纪50年代,洛阳成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随着一拖、洛轴、洛矿等在此布局建设工业重镇,涧西区应运而生。
100多名苏联专家先后来到洛阳,数以万计的技术工人扎根洛阳,全心在这片热土搞建设……在洛阳,有当时中国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厂、最大的轴承厂、最大的矿山机器制造厂、最大的铜加工厂、最大的高速船用柴油机厂以及洛阳水泥厂、洛阳热电厂。
“当年住在这儿,可是一种荣光”
红墙坡顶的苏式建筑群,承载了一代建设人的荣光。5月16日,在陕北二路一拖十号院,一位92岁老人告诉记者,1958年,她随丈夫迁居于此,成了一名“新洛阳人”。“那时候,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我们那房子,墙壁都有四十多公分厚。”她边比划边感叹,“结实嘞很,当年住在这儿,可是一种荣光。”
据悉,涧西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集中分布于涧西区中州西路和景华路南北两侧,是“一五”期间我国集中建设的工业区之一,由苏联援建、带有明显苏式建筑风格的工厂车间、厂房、职工住宅及各种配套设施等组成。
天南海北的年轻人,因为工作而留在了这座城市。这个街区,像镌刻在建设者心中的“文化图腾”,成为一代人赓续传承的精神符号。
老地方,新地标,蝶变“文化磁场”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些老房子里仍有人居住,出门遛弯儿一抬脚的工夫,就能和“青春时尚”撞个满怀。
在建设路上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东方文创园内,藏着咖啡馆、健身房、街舞学校、文创设计小店,甚至创意感满满的精品民宿。机器轰鸣的老厂房,成为工业文化的珍贵“活页”,这里有拎着咖啡的年轻一派,也有大批慕名而来“打卡”的游客。
老工业遗产蝶变“文化磁场”,释放了生生不息的动力。近年来,涧西区持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类项目、闲置资源再利用类项目、文创产业园类项目建设,在闲置资源再利用类项目上,涧西区积极和当红齐天集团、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吕舟教授考察团等交流对接,做好5G+XR电竞未来乐园项目、洛铜36号街坊改造利用项目。
涧西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成长”时间轴
20世纪70年代,洛阳市将涧西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的苏式建筑保护纳入城市规划和文物保护体系。
2009年以来,涧西区政府委托规划编制单位围绕工业遗产保护、建筑风貌和工业旅游等方面编制了一系列规划。
2011年5月,涧西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荣誉称号,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条入选的工业遗产街区。
2021年,涧西工业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入列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记者 李韶萌 通讯员 闫亮 文图)